林 序
喜歡讀書,自然也喜歡買書、藏書,青少年時代至今,依然結習未改。汗牛充棟的架藏線裝書當中,有套兩函的民初珂羅版《李文清公日記》。李文清是清代中葉理學家李棠階的身後易名。李棠階為河南河內縣人,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出身翰苑,官運順暢,歷任軍機大臣以及戶部、工部、禮部等三部尚書,地位崇隆,所寫日記自有其重要史料價值。而我之買下這套書,卻著重在李棠階與曹謹的關係與紀事。在舊書店乍看李棠階是河內人,讓我連想到臺灣有個著名循吏曹謹,也是籍隸河內,時間約略相同,推測對於曹謹應有所記,略為翻檢書頁,這才發現兩人是好友,書中留有豐富的曹謹史料,當然這書便收歸架藏,存以有待了。
《李文清公日記》(陳怡霖攝) |
清代的臺灣,有三大水利工程,南部的曹公圳是其一。曹公圳的開鑿者為鳳山知縣曹謹,道光十七年(1837年)抵任。曹謹在任五年,《鳳山縣采訪冊》說他:「繕城郭,修衙署,勤聽斷;士涉訟庭,面斥不恕。去之日,祖餞者至數千人。咸豐十年,民思舊德,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每遇誕期,輒召梨園設酒醴以遙祝之。」鳳山士民愛戴之情,此可概見。
至於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則《鳳山縣采訪冊》又說:『邑故多旱田,謹下車即巡田野,尋察水源至九曲塘淡水溪邊,喟然歎曰:「是造物者留以待人力之經營也。」於是,集紳耆,召圬匠,興工鑿築。公餘之暇,徒步往觀,指授方略,雜以笑言,歡若家人婦子。以故趨事者益眾。戊戌,功竣,凡掘圳四萬三百六十丈有奇,計可灌田三萬一千五百畝有奇。蓋由淡水溪決隄引水,於九曲塘之坳壘石為門,以時蓄洩。當其啟放之時,水由小竹里而觀音里、鳳山里,又由鳳山里而旁溢於赤山里、大竹里,環縣城,達署內,中建水心亭,水之消長,一望而知。』文獻記載,只能從大處著眼,無法寫到細節,於是民間道聽塗說式的故事不斷出現,再經文學家生花妙筆,虛擬了若干人物,寫成《鯤島逸史》,大量穿插曹謹開圳史實,成為很受歡迎的鄉土小說。《鯤島逸史》影響深遠,許多人便以小說當史實,對於某些人物事蹟信以為真,而忽略了文獻所載「嘗佐曹大令謹興鳳山水利」的林樹梅興修鳳山水利之貢獻。
《鳳山縣采訪冊》曹謹宦蹟 |
多年以前,高雄陳怡霖君因地緣關係,乃以曹謹為相關研究,後又以此作為碩士論文題目。為此陳君「上窮碧落下黃泉」訪遍相關史蹟與文獻,其間輾轉找到我,也提供了《李文清公日記》,使早期的曹謹事蹟更加脈絡清晰。
《李文清公日記》(陳怡霖攝) |
不久,陳君通過碩士論文。然陳君並不以此 為滿足,且感於許多錯誤的訊息,仍流傳於文史學界。此外,因遷就論文題目,以及完稿時間,有許多材料尚待爬梳,於是再賈餘勇,繼續從事曹公研究。陳君長期以來,念茲在茲,寢饋不忘,彰顯曹謹畢生事功,固然是研究之主要目的,而釐清《鯤島逸史》的誤導,更是再三致意。當然篇章中不乏關鍵性的重要發現,足以增補乃至改寫曹謹歷史,茲依據其成果,略舉其要,或有裨本書的閱讀。
高師大碩士論文《曹謹治臺功績研究》 |
鄭坤五《鯤島逸史》(陳怡霖收藏)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曹謹先被委署閩縣,八月又兼署福州海防同知。任內決獄催科,清釐積案,勸釋旗軍、百姓械鬥。供辦總督府衙用品。都以體恤百姓的財力、物力,因而得到了閩縣士民百姓的稱頌。時福州大旱,福建巡撫魏元烺設壇求雨,迎拜鼓山「窯變觀音」祈雨。總督、巡撫等全福州城大小官吏,都在街上跪拜迎接,獨曹謹一人屹立不拜。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新任閩浙總督鍾祥奏補臺灣鳳山知縣。奉檄調補臺灣鳳山縣知縣時,禮聘當時已有奇士之稱的金門人林樹梅為幕僚,一起渡海來臺。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一月二十六日,曹謹到任鳳山知縣。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二十六日陞任淡水同知。在臺灣鳳山、淡水的政績,「文治教化」方面,馭胥役為害百姓,清除蠹吏,待民以寬,事事皆秉公無私,令土豪劣紳忌憚。在鳳山命幕僚林樹梅前往瑯嶠平息閩人、粵人、生番、土生囝等四大族群的紛爭。在淡水彰化漳泉械鬥,駐紮大甲兩個月餘,彈壓械鬥,安撫百姓,事後在中港(今日苗栗竹南鎮)慈裕宮立〈勸中壠泉漳和睦碑〉,以同住在臺灣即為臺灣人,勸漳、泉、粵百姓和睦相處。又在鳳山、淡水各地增設鄉塾,刊印《孝經》、《小學》,暇時傳童稚講誦之,給賞洋銀、月餅,廣推基層教育。巡行各個鄉里村莊時,分發《孝經》、〈鄉約〉於士民;又取《小兒語》、《宗約歌》令識字人轉相傳授鄉間;農夫、山野父老、幼童,有能背誦和講解者,就加以獎賞;每月朔望日,親自在明倫堂宣講聖諭,教化百姓。捐修鳳山文廟,續成淡水學海書院,慎選人才並籍觀風試以尋求民隱。
「治安海防」方面,其到任鳳山時,由於響應沈知事件的鳳山賊首劉藍尚未捕獲,以「編保甲」、「練鄉勇」、「急捕務」等「弭盜」措施安撫良民之心。又因憂慮鳳山新城的安危,蓋城門望樓六座、設礮臺五座、濬深濠溝、夯築土牆,捐軍械等,以防範盜賊。後調陞淡水同知,正值鴉片戰爭廈門失守,先在各海口囊沙為堵,又積極團練鄉勇,既而因憂慮淡水廳城的的安危,增蓋土牆,以防範英夷入侵,並在防夷策略與臺灣道姚瑩有所爭論。鴉片戰爭時淡水廳曾取得三次勝利,二次捕獲俘虜。
「民生經濟」方面,曹謹初抵鳳山時,為解決貧民百姓的民生經濟,一方面著手設廠平糶,另一方面著又施醫藥撫育百姓。當幕僚林樹梅提出,興建水圳,才能徹底解決鳳山平原缺水的問題,引發他想一展經世濟民的理想與抱負。在他之前、之後的臺灣官吏,無人敢主導水利工程的興建。他懷抱真誠無妄之心,為鳳山百姓解決缺水的問題。在曹公舊圳竣工之後,又浚深蓮池潭,離任時又捐金倡築曹公新圳,並建倉廒、廣栽植。在淡水他利用增建廳城外土城時,浚深濠溝,並兼灌溉農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來臺為官九年的曹謹引疾歸故里。在直隸、福建、鳳山、淡水等地離任時,百姓們遮道泣送、臥轍攀轅。離開鳳山時祖餞者至數千人,號稱臺灣史上空前所未有;離臺時淡水士民刊印《百壽詩錄》以紀念之,臺灣各地的百姓感其功、念其德,紛紛立祠祭祀,淡水廳祀於德政祠、名宦祠,鳳山縣則祀於曹公祠。
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陳怡霖攝) |
近日,陳怡霖君訪友彰化秀水,而我客舍恰近在咫尺,乃通過電話連繫,翩然蒞臨茶敘。言談之中,得知大著《臺灣第一循吏:曹謹》即將正式付印,附以新纂曹公年譜,綱舉目張,事必有所本,窮其原委,論其正訛。允推近世曹公研究翹楚。陳君蒐羅資料宏富,每有所得,常藉電話反覆討論,因此我亦獲益匪淺。大著即將問世,先讀為快,且與有榮焉,謹書此為之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林文龍 謹序
2015年 9 月
※林文龍,南投縣竹山鎮人,現寓彰化和美鎮,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研究員。長期從事地方文史研究調查,並從事傳統漢詩寫作,著述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