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書院( 陳怡霖攝) |
鳳儀書院-Q版曹公出巡一( 陳怡霖攝) |
鳳儀書院-Q版曹公出巡二( 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在1895年日治初期就被佔用,至今今將近100多年。也因為被佔用幸能保存至今。近年來圍建被拆除了,隨佔用的住戶搬遷,2014年10月底終於重新撥雲見日,重修完成並重新開放。尤其2013年9月《臺灣第一循吏-曹謹研究》出版前,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林文龍兄,得知重新發現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對研究曹謹歷史的筆者而言,多年來關心鳳儀書院內「曹公祠」的位置,究竟在何處,總算有了一點點眉目。
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 陳怡霖攝)
最近隨著鳳儀書院的整修後,重新開放參觀。筆者仍然看不出「曹公祠」,究竟在何處。近來筆者把「维基百科-曹謹」的錯誤歷史稍加修改,不過足的歷史部份略為增加。在「相關文物景點」中筆者增加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不過卻被改成「鳳儀書院: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書院內仍留有當時的曹公祠建築。」筆者嚇了一跳,尚不敢確定「曹公祠」的位置,究然有人敢確定,以何為據呢?原來是參考自李乾朗的《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建築之美》,一時筆者也亦無言以對。
鳳儀書院-「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 陳怡霖攝) |
不過筆者再多次到鳳儀書院親自察看,並參考王鎮華的《書院教育與建築 : 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卻發現王鎮華早就認定為單獨一棟,坐東朝西的建築物為「曹公祠」。筆者喜歡考據,鑽牛角尖的研究曹謹的歷史,再查閱一些些史書並查閱一下臺灣文獻叢刊。卻也解開這棟「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應非原本的「曹公祠」 隨著鳳儀書院的開放,曹公祠是否仍然存在呢?令研究曹謹歷史的筆者相當有興趣。
高雄市文化局鳳儀書院官網 |
先看看高雄市文化局鳳儀書院官網,如何介紹「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官網在鳳儀書院遊賞建築 -建築特色〈曹公祠〉的介紹:
曹公祠坐東朝西,對應書院建築群軸向呈九十度,故意不採坐北朝南方位,推測係表示謙遜之意。現存曹公祠為五開間建築,但《鳳山縣采訪冊》庚部.列傳.宦蹟,云:「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另《鳳山縣采訪冊》丁部.規制.祠廟,云:「屋四間」。合理推測創建時應只有三間,光緒年間加建為四間。而近年修復之地坪,顯示中央三開間及左側梢間均有舊紅磚殘跡,但右稍間則全無舊跡,可以佐證文獻「屋四間」的說法。
再者,按《鳳山縣采訪冊》載「郇伯遺風」匾,原位在曹公祠拜亭。待我們現場查訪修復後的曹公祠前確有兩個石柱殘跡,顯示祠前原應有一拜亭。
我們分析這座原始曹公祠,近年大修在中門新置抱鼓石,次間新置門枕石。殿內的棟架簡潔有力,採「三通五瓜式」,雕刻極少,瓜柱不用疊斗,而同廳事一樣作尖峰筒,瓜腳出優美的三爪形,中脊繪「太極八卦」,左右房間古時可能擺放祭具或儲物之用,殿內設色古樸,氣氛莊嚴典雅,對紀念一位有功於台灣的名宦而言,是很貼切而感人的。[1]
再者,按《鳳山縣采訪冊》載「郇伯遺風」匾,原位在曹公祠拜亭。待我們現場查訪修復後的曹公祠前確有兩個石柱殘跡,顯示祠前原應有一拜亭。
我們分析這座原始曹公祠,近年大修在中門新置抱鼓石,次間新置門枕石。殿內的棟架簡潔有力,採「三通五瓜式」,雕刻極少,瓜柱不用疊斗,而同廳事一樣作尖峰筒,瓜腳出優美的三爪形,中脊繪「太極八卦」,左右房間古時可能擺放祭具或儲物之用,殿內設色古樸,氣氛莊嚴典雅,對紀念一位有功於台灣的名宦而言,是很貼切而感人的。[1]
官網的內容完全依照《鳳山縣采訪冊》,加以現場存留遺跡推論。而它又位於「曹公祠」「入口門額」北方十米之處。也就是殘跡進入後現在唯一僅存的一座古建築物。王鎮華在《書院教育與建築 : 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2]、李乾朗的《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建築之美》都直指它就是原本的「曹公祠」。[3]看起來想當完美的推論,加以兩位著名臺灣建築研究的學者加以背書,無懈可擊。但筆者研究之後,卻有認為有商榷之餘地?
曹謹被臺灣人祭祀,最早是淡水士民在「乙卯」,即咸豐五年(1855年)之前,已將曹謹先入祀明治書院的「敬業堂」。[4]咸豐七年(1857年),紳士許超英等將祀同知曹謹、曹士桂的「敬業堂」改稱為「德政祠」。[5]鳳山士民祭祀曹謹於鳳儀書院的「曹公祠」。極可能受淡水士民祀「敬業堂」、「德政祠」的影響。據《鳳山縣采訪冊》載:「民思舊德,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每遇誕期,輒召梨園設酒醴以遙祝之。」[6]整整晚了淡水的「敬業堂」五年,「德政祠」三年。又《鳳山縣采訪冊》載:
鳳山士民在鳳儀書院的東偏建「曹公祠」,中祀曹謹的長生祿位,「前任鳳山縣知縣丁卯解元懷樸曹公祿位。」並立『正德厚生』匾。每遇九月二十六日誕期召梨園設酒醴,遙祭曹謹。
曹公的長生祿位( 陳怡霖攝) |
鳳儀書院的「曹公祠」可以確認有下列二點:
一、
目前唯一可確認的是「曹公祠院門」,門額上仍可看到字跡模糊的三個字「曹公祠」。剛好在鳳儀書院頭門內左側,與《鳳山縣采訪冊》記載相符合。
「曹公祠院門」門額上仍有模糊的「曹公祠」三個字( 陳怡霖攝) |
神奈川県藤沢市江ノ島鎮座 児玉神社一( 陳怡霖攝) |
神奈川県藤沢市江ノ島鎮座 児玉神社二( 陳怡霖攝) |
二、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鳳儀書院內找尋〈曹公圳碑〉,後來共找到三塊半。捐金重修鳳儀書院的「曹公祠」時,「復原曹公碑照原來牆壁的舊形鑲篏」。[8]可確定〈曹公圳碑〉一直跟隨著曹公祠,並鑲篏在曹公祠的牆壁上。即使是後來重建於今日曹公路上亦然。
〈曹公圳碑〉拓碑《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
三塊半的〈曹公圳碑記〉是鳳山曹公祠的特徵《臺灣寫真帖》第九集 |
但〈曹公圳碑記〉在《鳳山縣采訪冊》是如何記載:
曹公圳碑。在鳳儀書院曹公祠東壁.高六尺,寬六尺。正書三十六行.行
四十字。碑文已見「圳道」部。
如果這座「疑似曹公祠」建築物是坐東朝西,但《鳳山縣采訪冊》卻記載〈曹公圳碑記〉是在「鳳儀書院曹公祠東壁」,也就是在這座「疑似曹公祠曹」應該是與鳳儀書院一樣坐北朝南才符合「東壁」的說法。按這「疑似曹公祠」的位置,坐東向西,「東壁」恰好在建築物的正後方牆壁上,相信與放置石碑慣例不符合。
位於鳳山城隍廟旁的鳳儀書院「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高雄老照片」 |
鳳儀書院位於鳳山城隍廟旁《臺灣懷舊》 |
鳳儀書院老照片《高縣勝蹟》48.03.01 |
如果在於正後方牆壁上,《鳳山縣采訪冊》冊上也不會寫在「東壁」上。可惜鳳儀書院的日治時期的舊照片尚未被發現?更遑論「曹公祠」?現今日所見的舊照片,都是重建在今日曹公路上「曹公祠」。所以無法確認鳳儀書院的「曹公祠」究竟何者為是?但按上述的推論,這座「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應該非原有的「曹公祠?,只有「曹公祠院門」是唯一可確認殘存的真跡。
「曹公祠院門」( 陳怡霖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