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百姓對曹謹的懷思 風塵孤劍客


    曹謹因在豐潤知縣時,因威縣版失察邪教被議降職。落職後在北京由早年沈潛經、史,逐漸旁及宋儒諸子思想。道光十四年復職,分發福建署將樂縣,甫八十日再以前議落職。其去也,民遮道挽留不可數計。兩次失察邪教被之後更以廉能誠之心來治理百姓,並將理學思想實現於福建將樂、閩縣、臺灣鳳山、淡水施政當中。離任時更受到百姓懷思。道光十六年二月再起復署閩縣,八月兼屬海防同知。大吏廉其能奏補臺灣鳳山令。閩縣士民合詞乞保留不得輒越境走送如去將樂時。有泣且拜者曰:「不復有此父母矣。」[1]鳳山因興築曹公圳,更是記載:「祖餞者至數千人」[2]號稱臺灣史上空前所未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秋。欲引疾回故里。為表達對曹謹恩澤的感念。在臺灣破天荒和是由文甲(學海)書院刊〈曹仁憲榮壽徵詩啟〉一文,以廣徵士民五字七言詩作,為刊印去思文、並且刊印《百壽詩錄》以紀之。[3]

《百壽詩錄》


感懷他為臺灣所做的貢獻。郭襄錦有送〈曹懷樸司馬()謝病歸里〉七律云:

           笙歌滿路酒盈卮,父老攀轅惜別時。
           生佛願教長作主,春風易惹遠相思。
           一清已覺人難效,五載都嫌住未遲。
           底事蒼生方繫望,淵明歸去漫題辭

郭襄錦另有送別曹謹的佳句:

          養花心盡春將老,哺子功成鳥倦飛
          積德如公宜有後,讀書從此卜聯輝[4]

    〈請祀名宦祠原案履歷事實〉載曹謹的離任淡水云:後引疾歸,紳民遮道泣送,且為之製去思文、刊祝壽詩,以頌其德政,仍無異去將樂、閩縣、鳳山時之臥轍攀轅也,愛民民愛,可於斯而得其概矣。[5]面對百姓的感懷。曹謹摯友張調元。形容曹謹的心情云:君宦歷南北三十年,所至民親附之;臨行輒遮道追送。及乞病歸,閩士民攀舟送至數十里,有垂涕者,君亦為潸然數行下也。[6]

德政祠在明志書院《圖說竹塹》

明志書院《淡水廳志》
咸豐五年(1855)淡水士民先將兩人,入祀於淡水廳城明志書院左側的敬業堂。[7]咸豐七年(1857),紳士許超英等將祀同知曹謹、曹士桂的敬業堂改稱為「德政祠」[8]曹謹在德政祠有匾二,「無慾而剛」「愛民民愛」


鳳儀書院(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陳怡霖攝)

[9]咸豐十年 (1860) 鳳山祀於鳳儀書院曹公祠[10]同治六年(1867),廳紳陳維英等又稟請曹謹與曹士桂入祀名宦祠,未准。[11]同治十年(1871),直隸寧津請祀入名宦祠內。[12]光緒二年(1876)十二月二十五日福建巡撫丁日昌奏請入祀淡水廰名宦祠。[13]曹謹成為淡水廳唯一入祀名宦祠的淡水同知。
新竹詩人王松《瀛洲詩集》





百姓的懷思,誠如新竹詩人王松所云:「司馬為吾邑清官,至今民猶思念不衰;祀於名宦祠,竹人募金祭之。」[14]

児玉源太郎-干将庵刀剣よもやま話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12月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於南下參加鳳山饗老典。應鳳山耆老之請,恢復了曹公祠的祭祀,並且捐金五百元,重修了鳳儀書院內的曹公祠。兒玉捐金重修鳳儀書院曹公祠多年之後,原鳳儀書院內的曹公祠規模狹小,有失莊嚴,又地處偏僻,百姓參拜,頗為不方便。日治時期曹公圳埤圳管理組合,重新建新的曹公祠(即今日的曹公路原址)。

曹公祠 《FORMOSA TO-DAY》
       


三浦碌郎《高雄神社造營誌》
日治時期高雄州知事三浦碌郎,在大正十四年111日「曹公祭」中曾展示其購得之曹謹手書四條幅。其在祭文中云:自公遊後,於茲百有餘年,然而新竹、鳳山之民,歲時致祭,至今不替。良非德政之深入人心,安能如是哉。[15]




[1] 《歗雲山人文鈔》(刻本)卷八〈書曹懷樸明府事〉。頁一。
[2]《鳳山縣采訪冊》庚部〈曹謹〉。頁258
[3]《新竹縣采訪冊》(合校足本)卷九〈曹謹〉。頁464
[4]《臺陽詩話》下卷。頁51
[5]《新竹縣采訪冊》(合校足本)卷九〈請祀名宦祠原案履歷事實〉。頁467
[6]《張調元文集》,下冊〈佩渠文集〉後集〈賞戴花翎即補海彊知府福建淡水廳同知曹君事狀〉。頁87~88
[7]《北郭園詩鈔》卷二〈五言律詩四十五首〉。頁23-24
[8]《臺灣通史》卷十 〈典禮志〉。頁259
[9]《新竹縣采訪冊(合校足本)》卷六。〈竹塹堡匾四〉頁334
[10]《鳳山縣采訪冊》庚部〈曹謹〉。頁258
[11]《新竹縣采訪冊》卷八〈同知〉。頁273
[12]寧津縣志》卷六。頁510又卷四〈學校志〉。頁354-356。名宦祠:「在學宮西三間前,有門庭祀古今二十二人。舊祠在戟門左,光緒十三年邑令王廷鈺移建於此。國朝寧津縣知縣曹公瑾。」
[13]《新竹縣采訪冊》(合校足本)卷九〈請祀名宦祠原案履歷事實〉。頁467-468
[14]《臺陽詩話》下卷。頁51
[15]臺灣日日新報》,〈鳳山曹公祠祭典-三浦知事極淋灕盡致之祭文〉。1925-11-04,大正14年,日刊,04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鳳儀書院曹公祠之探討 陳怡霖

鳳儀書院( 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Q版曹公出巡一( 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Q版曹公出巡二( 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在1895年日治初期就被佔用,至今今將近100多年。也因為被佔用幸能保存至今。近年來圍建被拆除了,隨佔用的住戶搬遷,201410月底終於重新撥雲見日,重修完成並重新開放。尤其20139月《臺灣第一循吏-曹謹研究》出版前,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林文龍兄,得知重新發現鳳儀書院曹公祠院門」。對研究曹謹歷史的筆者而言,多年來關心鳳儀書院內「曹公祠」的位置,究竟在何處,總算有了一點點眉目
鳳儀書院曹公祠院門」( 陳怡霖攝)

   最近隨著鳳儀書院的整修後,重新開放參觀。筆者仍然看不出「曹公祠」,究竟在何處。近來筆者把「维基百科-曹謹的錯誤歷史稍加修改,不過足的歷史部份略為增加。在「相關文物景點」中筆者增加鳳儀書院原曹公祠院門」,不過卻被改成「鳳儀書院: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書院內仍留有當時的曹公祠建築。」筆者嚇了一跳,尚不敢確定「曹公祠」的位置,究然有人敢確定,以何為據呢?原來是參考自李乾朗的《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建築之美》,一時筆者也亦無言以對。
鳳儀書院-「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 陳怡霖攝)
    不過筆者再多次到鳳儀書院親自察看,並參考王鎮華的《書院教育與建築 : 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卻發現王鎮華早就認定為單獨一棟,坐東朝西的建築物為「曹公祠」。筆者喜歡考據,鑽牛角尖的研究曹謹的歷史,再查閱一些些史書並查閱一下臺灣文獻叢刊。卻也解開這棟「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應非原本的「曹公祠」    隨著鳳儀書院的開放,曹公祠是否仍然存在呢?令研究曹謹歷史的筆者相當有興趣。
    
高雄市文化局鳳儀書院官網

    先看看高雄市文化局鳳儀書院官網,如何介紹「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官網在鳳儀書院遊賞建築 -建築特色〈曹公祠〉的介紹:

曹公祠坐東朝西,對應書院建築群軸向呈九十度,故意不採坐北朝南方位,推測係表示謙遜之意。現存曹公祠為五開間建築,但《鳳山縣采訪冊》庚部.列傳.宦蹟,云:「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另《鳳山縣采訪冊》丁部.規制.祠廟,云:「屋四間」。合理推測創建時應只有三間,光緒年間加建為四間。而近年修復之地坪,顯示中央三開間及左側梢間均有舊紅磚殘跡,但右稍間則全無舊跡,可以佐證文獻「屋四間」的說法。
再者,按《鳳山縣采訪冊》載「郇伯遺風」匾,原位在曹公祠拜亭。待我們現場查訪修復後的曹公祠前確有兩個石柱殘跡,顯示祠前原應有一拜亭。
我們分析這座原始曹公祠,近年大修在中門新置抱鼓石,次間新置門枕石。殿內的棟架簡潔有力,採「三通五瓜式」,雕刻極少,瓜柱不用疊斗,而同廳事一樣作尖峰筒,瓜腳出優美的三爪形,中脊繪「太極八卦」,左右房間古時可能擺放祭具或儲物之用,殿內設色古樸,氣氛莊嚴典雅,對紀念一位有功於台灣的名宦而言,是很貼切而感人的。[1]

官網的內容完全依照《鳳山縣采訪冊》,加以現場存留遺跡推論。而它又位於「曹公祠」入口門額」北方十米之處。也就是殘跡進入後現在唯一僅存的一座古建築物。王鎮華在《書院教育與建築 : 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2]、李乾朗的《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建築之美》都直指它就是原本的「曹公祠」。[3]看起來想當完美的推論,加以兩位著名臺灣建築研究的學者加以背書,無懈可擊。但筆者研究之後,卻有認為有商榷之餘地?

曹謹被臺灣人祭祀,最早是淡水士民在「乙卯」,即咸豐五年(1855)之前,已將曹謹先入祀明治書院的「敬業堂」。[4]咸豐七年(1857),紳士許超英等將祀同知曹謹、曹士桂的「敬業堂」改稱為「德政祠」。[5]鳳山士民祭祀曹謹於鳳儀書院的「曹公祠」。極可能受淡水士民「敬業堂」、「德政祠」的影響。《鳳山縣采訪冊》載:民思舊德,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每遇誕期,輒召梨園設酒醴以遙祝之。」[6]整整晚了淡水的「敬業堂」五年,「德政祠」三年。又《鳳山縣采訪冊》載:

曹公祠,在鳳儀書院頭門內左畔,屋四間(祀前邑侯曹公諱謹,字懷樸,河南人,丁卯解元),咸豐十年闔邑士民建。[7]

鳳山士民在鳳儀書院的東偏建「曹公祠」,中祀曹謹的長生祿位,「前任鳳山縣知縣丁卯解元懷樸曹公祿位。」並立『正德厚生』。每遇九月二十六日誕期召梨園設酒醴,遙祭曹謹。
曹公的長生祿位( 陳怡霖攝)

    鳳儀書院的「曹公祠」可以確認有下列二點:
一、               目前唯一可確認的是曹公祠院門」,門額上仍可看到字跡模糊的三個字「曹公祠」。剛好在鳳儀書院頭門內左側,與《鳳山縣采訪冊》記載相符合。
曹公祠院門」門額上仍有模糊「曹公祠」三個字( 陳怡霖攝)
神奈川県藤沢市江ノ島鎮座 児玉神社一( 陳怡霖攝)

神奈川県藤沢市江ノ島鎮座 児玉神社二( 陳怡霖攝)
二、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鳳儀書院內找尋〈曹公圳〉,後來共找到三塊半。捐金重修鳳儀書院的「曹公祠」時,復原曹公碑照原來牆壁的舊形鑲篏」。[8]可確定〈曹公圳碑〉一直跟隨著曹公祠,並鑲篏在曹公祠的牆壁上即使是後來重建於今日曹公路上亦然。
〈曹公圳碑〉拓碑《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三塊半的〈曹公圳碑記〉是鳳山曹公祠的特徵《臺灣寫真帖》第九集

〈曹公圳碑記〉在《鳳山縣采訪冊》是如何記載:

      曹公圳碑。在鳳儀書院曹公祠東壁.高六尺,寬六尺。正書三十六行.行
      四十字。碑文已見「圳道」部。

如果這座「疑似曹公祠」建築物是坐東朝西,但《鳳山縣采訪冊》卻記載〈曹公圳碑記〉是在鳳儀書院曹公祠東壁」,也就是在這座「疑似曹公祠曹」應該是與鳳儀書院一樣坐北朝南才符合「東壁」的說法。按這「疑似曹公祠」的位置,坐東向西,「東壁」恰好在建築物的正後方牆壁上,相信與放置石碑慣例不符合。

位於鳳山城隍廟旁的鳳儀書院「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高雄老照片」



鳳儀書院位於鳳山城隍廟旁《臺灣懷舊》

鳳儀書院老照片《高縣勝蹟》48.03.01


    如果在於正後方牆壁上,《鳳山縣采訪冊》冊上也不會寫在東壁」上。可惜鳳儀書院的日治時期的舊照片尚未被發現?更遑論「曹公祠」?現今日所見的舊照片,都是重建在今日曹公路上「曹公祠」。所以無法確認鳳儀書院的「曹公祠」究竟何者為是?但按上述的推論,這座「疑似曹公祠」的建築物應該非原有的「曹公祠?,只有曹公祠院門是唯一可確認殘存的真跡。


曹公祠院門( 陳怡霖攝)







[1] 「鳳儀書院」   http://fongyiacademy.khcc.gov.tw/home02.aspx?ID=$3001&IDK=2&EXEC=D&DATA=1766&AP=$3001_HISTORY-0
[2] 《書院教育與建築 : 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頁107~110
[3] 《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建築之美》。頁
[4]《北郭園詩鈔》卷二〈五言律詩四十五首〉。頁23-24
[5]《臺灣通史》卷十 〈典禮志〉。頁259
[6]《鳳山縣采訪冊》庚部〈曹謹〉。頁258
[7]《鳳山縣采訪冊》丁部〈曹公祠〉。頁189
[8]《連雅堂全集》《臺灣詩薈》上 第三號 [1992] 〈兒玉制軍逸事〉。193

  『 曹公圳埈成180週年紀念集 』 《 曹謹治臺功績 》(一) 一、出身背景 ( 一 )  家世背景       ( 二 )  中州解元 ( 三 )  大挑一等   一 、 出身背景 ( 一 ) 家世背景     曹謹。原名瑾,字懷璞,後 改 為謹,字懷樸;號定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