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鯤島逸史》與曹公圳研究之謬誤 陳怡霖


201310月筆者隻身前往找曹公的故里沁陽。原訂67月就想前往沁陽拜訪當地的友人。在網路看見1026有「2013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便決定10月份前往沁陽。1018抵達沁陽,當時的曹謹新墓、懷樸園尚在趕工中。後來看到懷樸園兩側的「曹謹史蹟館」;史蹟館內曹謹的歷史、年表……竟然與筆者多年研究曹謹歷史,多半不相同。11月中旬回到臺灣,在曹公廟看到了「2013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台灣專家學者論文專輯》,看了更是大失所望.....。十幾年來,兩岸的曹謹研究者,仍只在原地踏步。而這些在臺灣的大學裡,教書的老師更是10年來持續將《鯤島逸史》中的小說人物楊號、尤守己當作曹謹研究的正史來引用,絲毫無進步........。令人為臺灣的大學教育搖頭嘆息........

日治未期出版的鳳山鄉士小說《鯤島逸史》(筆者收藏、攝)




雖然曹謹在清代的鳳山縣、淡水廳都堪稱為第一循吏,但今日台灣對曹謹都相當陌生。有些研究者以自己錯誤或主觀的解讀史書,並且自行創造曹謹的歷史,如大學教授引用小說《鯤島逸史》人物為正史人物不勝枚舉。甚至於曹公祠的管理者高雄農田水利會以及旗下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在出版有關曹謹、曹公圳的歷史研究書籍如《水之頌:曹公圳灌溉區與水相關之文學作品之蒐集整理研究》或者曹謹公在台史蹟》等,這些編寫內容的學者專家,竟然都直接述用小說《鯤島逸史》的內容為正史資料
曹公舊新圳概圖《台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二編
    某些研究者聲稱曹謹是「水利專家」,如果曹謹真的對水利如此的專門,那就不會有很多的研究者、大學教授,直接引述《鯤島逸史》中的小說人物「楊號」為曹公圳的總工程師、設計者、技師長,專職水圳工程之設計與監工等等的角色。並且把《鯤島逸史》中的小說中的主角「尤守己,認定為曹公圳之興築,是由尤守己」的建議,並且認為尤守己」除了獻策並為曹謹排難解紛。但尤守己」這個小說人物,正史上尚未見到有關他的記載。[1]但是1905年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出版的《台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二編》中,提到曹公舊圳開鑿的設計者五塊厝庄的「楊浩」[2]卻與《鯤島逸史》中的巧匠「楊號」,同音不同字。如同唐代高僧玄奘印度取經的歷史,豈有捨玄奘口述、辯機筆記而輯成的《大唐西域記》不用,而引述吳承恩創作的神怪小說《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呢?!



林樹梅所繪五鳳埤公圳圖(曹公舊圳)《歗雲文鈔》

  但「楊號」及尤守己」的角色,正史上卻有相類似的人物,他卻是曹謹的幕僚林樹梅。而林樹梅在他留傳的著作《歗雲文鈔》或《歗雲山人詩文鈔》有多篇文章都是他對曹謹在鳳山的施政的建言,尤其是曹公圳如何興築的始末,更是最為重要。但今日的研究者往往捨棄林樹梅的原著不用,卻喜歡直接引用某學者、或某研究者所寫的論文或文章。不管研究者論文、文章內容或者對原典古籍的認知是對是錯。或是研究者經由其他文獻推論出的結論與史書記載內容是否相違背,卻不肯直接閱讀原作者的著作。所以在研究多年曹謹中,筆者發現,往往看到即使是讀到博士畢業兼在大學教書的教授、副教授、或讀研究所畢業的研究者、都將小說《鯤島逸史》的人物,引為正史的人物,大有人在。雖然可能都引述自民國八十三年成功大學碩士生蔡幸芳所寫的碩士論文《曹謹與曹公圳之研究》(《曹瑾與曹公圳之研究》)的論文。但對於曹謹在鳳山的知縣任內的研究,尤其是曹公圳的興築,林樹梅著作是必讀、必看、必研究的經典,否則其所論述的文章皆屬空論。







林樹梅的著作《歗雲文鈔》(筆者攝)

《鯤島逸史》是鳳山鄉土文學前輩,鄭坤五先生所著。出版於日治未期昭和十九年三月。《鯤島逸史》原本只是一本描述清代台灣的鄉土小說,其中最後一章鄭坤五為襯托小說的主人翁「尤守己」,因而寫到了曹謹。因為曹謹所興築的曹公圳曾是鳳山平原(大高雄都會區),一直到日治時期高雄港興建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建設。「楊浩」會出現於鄭坤五的小說《鯤島逸史》,或許是鄭坤五曾聽耆老談到攔水壩的設計者是「楊浩」,或是他有看到《臺灣土地慣行一斑》一書中的記載,因而創造出同音不同字的小說人物「楊號」。因不知
林樹梅,因此林樹梅的角色;由他的小說人物「楊號」、「尤守己」取代。再口中的臺灣第一賢縣令曹謹,來襯托小說的主人翁「尤守己」的影響力及地位。
早期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尚未編印台灣文獻叢刊,因而台灣研究史料闕如。因此一些研究者不察,或當時歷史研究並不普及,人們普遍喜歡生動有趣的稗官野史及小說,竟將《鯤島逸史》誤當做正史來用。如高雄農田水利會在民國三十八年所編的《曹謹公在台史蹟》一書,就採用《鯤島逸史》。以及民國八十三年成功大學歷史系碩士生蔡幸芳所寫的碩士論文《曹謹與曹公圳之研究》(《曹瑾與曹公圳之研究》),不幸她遇到了不負責任,而且正史、小說都分不清的指導教授,並沒有認真為她的錯誤指導或更正,或者根本沒認真為看她把關論文?故她不甚將《鯤島逸史》引為正史使用,非一位研究生的錯;否則研究生為何要設指導教授?論文又須二位口試委員(口試教授)及指導教授才能通過。二十年來研究曹謹歷史或曹公圳的研究者、大學教授又都偷懶或不負責任,直接引述蔡幸芳的《曹謹與曹公圳之研究》內容,將《鯤島逸史》的內容引為正史。筆者認為蔡幸芳沒錯,她先是遇到不負責任的指導教授,沒為他更正錯誤。後引述她著作十多年的大學教授、研究者卻自己從不研究、查證內容的對錯;尤其是讀到了博士。還在大學當教授或副教授正史、野史、小說都分不清。不知他們是如何教育學生?!


※本文部分內容原出自曹謹治臺功績研究》、《臺灣第一循吏-曹謹研究》研究回顧與探討〉



[1]《鯤島逸史》第五十一回〈援助官軍菜包老爹得地 屈從匪賊埤圳巧匠喪生〉。頁533-534
[2]台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二編》。頁579

  『 曹公圳埈成180週年紀念集 』 《 曹謹治臺功績 》(一) 一、出身背景 ( 一 )  家世背景       ( 二 )  中州解元 ( 三 )  大挑一等   一 、 出身背景 ( 一 ) 家世背景     曹謹。原名瑾,字懷璞,後 改 為謹,字懷樸;號定庵。在...